一、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及特点
1、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新增投资难以遏制
我国电解铝产能从2003年的554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2600万吨,年均增速为18.7%,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根据《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末我国电解铝产能应为2400万吨,而我国“十一五”末的产能已经接近2400万吨。我国电解铝的产量从2003年549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1988万吨,年均增速为15.4%。2008-2011年产能利用率均未超过75%。2012年铝产能达2600万吨,实际产量为1988万吨,产能利用率约为76%。
尽管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而且国家限制电解铝产能政策不断,但仍然难以遏制电解铝产能的扩张,特别是地方政府对电解铝投资的力度始终不减。由于电解铝是高耗能行业,而西部地区电价相对便宜,2010年以来,国内电解铝产能增量的90%以上投向了青海、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目前,西部电解铝在建产能依然巨大,不但进一步加剧全国电解铝产能过剩,也将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
2、价格持续倒挂,行业大多处于亏损状态
由于成本和市场价格的长期倒挂,电解铝企业大多亏损,2012年全国有93%的电解铝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靠地方政府补贴勉强支撑生产,而且劳动力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库存成本的持续上升将进一步加重亏损程度。受国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房地产调控以及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主要经济体需求疲弱影响,电解铝国内外市场需求明显下滑,电解铝行业处于寒冬期。
3、电解铝属于阶段性过剩,需求回暖将逐渐消化过剩产能
虽然目前我国电解铝全行业处在煎熬中,但从长期来看,电解铝的产能过剩属于阶段性过剩。第一,虽然产能利用率不到80%,但近几年在逐步提升。过去5年,电解铝产能年均增长9.5%,产量年均增长13.7%,产能增长速度低于产量增长速度。第二,当前我国电解铝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小而分散,而产业集中度低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重复研发、重复建设问题严重。根据工信部的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电解铝等八大行业为重点,全力推进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品结构,缓解供需矛盾。第三,未来国内对铝的需求较大,相对于其他“绝对过剩”的行业而言,由于铝有质量轻、耐腐蚀、可回收等诸多优良性能,在铝的使用过程和整个生命周期里都具有节能减排和绿色功效,在交通、机械制造、建筑、电力电子等行业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在我国节能减排大背景下,铝的应用和消费前景较好。而且目前我国人均铝的消费量约为15公斤,与世界发达国家人均25公斤的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二、电解铝产能过剩的原因及产业转移的趋势
1、地方政府行为是电解铝产能过剩的重要推手
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体制,政府在微观经济活动领域干预过多。在电解铝产业更是如此。可以说,地方政府的干预不但造成电解铝产能过度发展,也造成电解铝产能退出困难。一方面,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思维下,政府为了追求GDP的增长,通过各种优惠条件吸引鼓励电解铝企业投资,导致产能盲目扩张。另一方面,当电解铝企业面临亏损时,地方政府为了防止企业停产或者外迁,对电解铝企业实行补贴,比如采取电价补贴、开展大用户直供电等手段,使不少铝厂得以维持运营,阻碍了电解铝企业的退出,加重了行业供需失衡。
2、企业逐利的短视行为是电解铝产能过剩的内在动力
一方面,电解铝行业门槛低,多数资金充裕的企业会有投资电解铝行业的冲动,加上政府的优惠政策对企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导致投资增速较快。另一方面,企业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期发展的短视行为使得企业对电解铝的投资蜂拥而上,而且为了在未来竞争中能够获得规模优势,企业竞相做大。
三、电解铝产业向西部转移是产业发展趋势
1、东西部电解铝产业发展优劣势比较
与东部相比,西部发展电解铝优劣势并存。从优势来看,一是政策优势。一方面,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上有适度倾斜,支持西部地区经济更快发展;另一方面,电解铝的发展符合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和大开发战略的需要。二是成本优势。电力和氧化铝成本大约各占电解铝生产成本的40%,两者合起来占电解铝成本的80%。从电价来看,我国电解铝行业平均电价每度0.45 元,而西部地区煤电铝一体化项目的综合电价比全国电解铝行业的平均电价低37.3%,按照每吨电解铝耗电1.35万度计算,西部生产每吨电解铝大约节省电力成本2265元。从运输成本来看,将氧化铝从产地(如郑州)运到西部地区(如新疆)的运费大概400元/吨,按照生产1吨电解铝消耗2吨氧化铝计算,增加电解铝生产成本800元/吨,将电解铝从新疆运到郑州的运费大概400元/吨,运进运出总计增加电解铝成本1200元/吨。如果市场在东部地区,电解铝企业建在西部地区与建在氧化铝基地相比,节约的能源成本和增加的运输成本相抵,节省成本1000 元/吨左右。三是具有潜在的区位优势。中亚、西亚和欧洲国家除少数国家具有铝工业外,多数国家需进口铝产品,随着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经贸关系的加深,我国西部地区铝产品进入中亚、西亚和欧洲市场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从劣势来看,一是人力资源紧张。目前不仅电解铝工业,许多高耗能产业都在向西部地区转移,在利用西部低成本能源资源的同时,该地区的人力资源成为限制企业发展的瓶颈。而且西部新建电解铝企业技术成熟先进、自动化水平高,对生产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西部人力资源难以满足需要。二是资源环境政策的限制。在节能减排方面,由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向重化工业化转变,当地节能减排目标将难以完成,主要是由于原有目标在设定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快速变化的产业结构。如果西部各省为了完成节能目标而限制高耗能企业生产,则电解铝产业会受到较大影响。而且受节能减排目标的影响,未来电解铝等高能耗企业在具体项目能效评估过程中要求采用先进的技术以降低产品单耗,因此会导致企业前期投资成本较大,为电解铝行业的发展增加难度。
2、电解铝产业向西部转移尚面临许多困难
通过东西部发展电解铝的成本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西部电解铝产业的发展既具有必然性,又具有特殊性;既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也是西部经济发展过程中重化工业化加速的结果;既受到政策影响,也受到行业比较优势的一般经济规律的推动。在西部大开发政策和能源优势的支撑下,电解铝产业在西部迅速崛起,已经成为备受当地政府关注和支持的重点产业。
虽然电解铝产业在西部发展较快,但东中部电解铝产能退出并非易事。西部电解铝产业由于受到运输能力不足、人力资源不足和资源环境限制等多方面制约,短期内难以完全取代东中部企业。新疆等西北地区目前没有新的大规模电解铝项目规划,一些已经规划的项目是否能够顺利投产转换为现实的产能也尚不确定。但是,电解铝产业西迁已成趋势,并将发展壮大为西北地区的重要产业。虽然中东部产能退出阻力重重,但近期中央对电解铝行业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改革,有利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将增强西部企业的比较优势,促进电解铝行业的优化和西移。未来对过剩电解铝产能的淘汰将主要集中在东中部。
四、化解电解铝产能过剩矛盾的对策
1、多管齐下遏制地方电解铝新增产能投资
要化解电解铝行业的产能过剩首先要控制总量,按照我国铝的消费增长速度来引导产业发展,使产能增加与实际消费相匹配。第一,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约束,遏制上马电解铝项目的冲动。一方面要让土地、金融、环保这三道闸门真正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对违规上马的项目要加强问责,不是问企业的责,而是问地方政府的责,一级问一级。第二,落实差别电价,调节产能。电力成本占了电解铝成本的40%左右,电价上涨1分钱,每吨电解铝成本上升140元。可对符合行业准入的电解铝项目给予正常电价,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惩罚性电价,从而调节产能。
2、鼓励中东部产能退出或向西部转移
若行业没有完善的退出机制,产能过剩问题恐怕很难得到有效解决。一般来讲,电解铝项目投资规模大,若不能长期经营,地方政府很难得到实质的好处,企业也难以收回投资并获取预期回报,因此,强制退出必然会严重损害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利益,也不符合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改革取向。为尽快消除企业退出障碍,国家可建立中东部地区电解铝产能退出补偿机制,通过建立专项基金等方式给予东中部产能退出一定支持和补偿。另外,将电解铝中东部产能退出与向西部转移统筹考虑,鼓励中东部电解铝企业将产能向西部转移,从而促进电解铝产业的区域优化布局。
3、激活市场推进行业兼并重组
当前我国电解铝产业呈现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小而分散,而产业集中度低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重复研发、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因此,激活市场、淘汰落后产能和整合资源,从而推进企业的兼并重组,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加快电解铝市场行业准入,提高环保和技术标准,通过市场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应加强国家在金融、税费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和行业重组,把违法违规产能作为被整合对象,进行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从而优化产业整体布局。
4、产品升级和延伸电解铝产业链
一方面,电解铝企业可以向上游能源生产进行延伸,实现“煤-电-铝”或者“水-电-铝”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组合,降低电解铝生产成本,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国际上铝用于工业型材和建筑型材使用比例是7:3,国内正好相反,未来像国产大飞机、航空航天工业对铝材的需求潜力巨大。因此,电解铝行业需加快向下游延伸,延长到高精尖、高附加值的深加工领域,包括高铁、飞机用得比较多的精深加工领域,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