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光无限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今年开年不利,它一方面首次失宠于国家政策,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防止太阳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盲目扩张”;另一方面,美国对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链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双重夹击之下,这个行业的未来令人担忧。
日前工信部发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关于太阳能的发展目标清晰可见:“十二五”期间,光伏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适应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确定的装机容量要求,同时积极满足国际市场发展需要。
让众多相关企业惊喜的是,规划重点提道:“支持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到2015年形成:多晶硅领先企业达到5万吨级,骨干企业达到万吨级水平;太阳能电池领先企业达到5GW级,骨干企业达到GW级水平;1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
只是现实看上去比蓝图要惨烈得多。
对于国内而言,太阳能光伏首次失宠国家政策。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草案中表示,“制止太阳能、风能等产业的盲目扩张”,之后尽管在企业联名建议下,修改成:“防止太阳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盲目扩张”。而在这之前的9年时间里,“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类似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用语。这次没有了。”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对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链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太阳能行业从未面临如此复杂的国际局势。”这是皇明太阳能公司董事长黄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重复最多的一句话。
当然,这已是众多太阳能光伏企业的共同焦虑。更骇人听闻的是,国内某光伏企业向记者透露,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大背景下,太阳能行业可能要遭遇毁灭性打击。
内忧外患加剧行业窘境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曾引发了太阳能行业的大震荡。
记者仔细阅读政府工作报告后发现,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段中谈道: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机制,加强统筹规划、项目配套、政策引导,扩大国内需求,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
这正是症结所在。全国人大代表、皇明太阳能公司董事长黄鸣认为,“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这句话,有可能引起社会误解,误导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导向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