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人:张工(小姐)

联系手机:13162861726

固定电话:2861726

企业邮箱:sales001@hamada.net.cn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牵牛钢材网上看到的,谢谢!

今日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牵牛钢材网资讯
    中国五十年经济战略的阶段分析和思考
    发布者:bangtian  发布时间:2013-01-06 16:43:56  访问次数:224

    本文简要阐述了战略的起源与定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经济战略进行了历史阶段划分,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无经济战略阶段(1949年10月―1952年)、 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战略阶段(1953年―1978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经济战略阶段(1979年 ―2000年)和市场经济时期的经济战略阶段(2001年―至今)。

      本文重点对前三个历史阶段(1949年10月―2000年)的中国经济战略进行了展开与分析研究。每个历史阶段又分为若干时期,从四个方面展开:历史背景、主要经济战略(任务)、主要 经济结果、分析与思考。

      本文阐述的历史背景,使我们明白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经济战略的成因,看到当时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对这一历史阶段中国经济战略的相互渗透、影响甚至冲击 。书中阐述的主要经济战略(任务)使我们看到中国经济战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草创到科学,从单一到综合,从反复到稳定,从分割到系统,从传统到超前、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曲折 发展历程。而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经济结果正是执行不同中国经济战略的真实写照。本文的分析与思考,尽量从历史的、客观的、公正的角度,用实证研究和比较的方法,阐述作者对各个历 史阶段中国经济战略利弊得失的评价与感悟。

      前言

      第一章 战略的起源与定义

      什么是战略,其起源和定义是什么?

      战略产生于人类的军事实践,而这种实践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就出现了,由于不同的社会群体通常会有不同的利益,因此它们之间的互动常常表现为冲突与战争。有战争,人们就会设想如 何谋取胜利,最初的战争只是单纯的斗力,但很快在斗力之外又加上斗智,到双方都知道斗智时,战略的观念遂开始产生。

      实际上在近代世界不同文明的相互碰撞与互动发生之前,各种古代文明都是在一定的区域内相对独立地发展的。就战略观念的演进过程而言,在中国与西方是有各自不同的传统的。尽管 这些战略观念有许多共同或类似的东西,但它们实际上各有自己的体系。直至近代中西文明发生密切的交流之后,战略观念在世界范围内才汇合成为一个发展过程。

      1.1  中国战略观念的源流

      在中国古代祭祀与战争被认为是国家的两件主要大事,即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由于军事事务是国家的主要大事,因此战略观念与战略家就应运而生, 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在中国文明的漫长演进过程中反映和记载战略观念发展的文献,大体上包括两类:一类是兵书,另一类是史书。兵书作为军事家研究战争的产物,它本身就是 战略思维的结晶,而各朝各代的史书则不但记录了战略家的军事实践和他们的各种军事战略思想,而且记录了各朝各代政治家治理国家和处理对外关系的各种方略和韬略。

      按照1988 年出版的中国兵书知见录提供的数字,中国历代的已知兵书共有3380部23503 卷,其中存世的兵书共有2308 部18567 卷。这样丰富的军事学文献无疑是中国战略思想的宝库。

      另一类记录中国古代战略思想的典籍是史书。按照史书的记载,中国历史上较早的一位著名战略家是姜尚,亦称吕尚、姜太公,他在周朝取代商朝的历史变革中起了重要作用。司马迁说 ,“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由于姜尚的名望与影响,后来的一些兵家常将著作假托于他。六韬就是假托姜尚的一部古兵书。其真实作者已不可考。在史记留侯世家的记载 中,圯上老人赠送给张良的兵书,就是太公兵法。圯上老人告诉张良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来张良确实成了刘邦打天下的主要战略策划者,刘邦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 不如子房”。(《汉书。高帝纪下五年》)这里的运筹帷幄就是谋划战略。

      就中国历史上的战略家而言,第一位完整提出战略理论的伟大人物,无疑是孙武。在当今的世界战略学界,《孙子兵法》是得到公认的最早和影响最久远的战略学著作,素有兵学圣典之 称。该著作所阐述的战略理论体系,强调了军事事务的极端重要性,即“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对于指导战争,该书强调了战略的重要性,即“上兵伐谋, 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对于战略的基本要素,该书强调了五事,即“道、天、地、将、法”,并具体提出了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七 个方面。就具体的战略战术而言,《孙子兵法》阐述了许多重要原则,诸如“兵贵胜、不贵久”;“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等。对孙武来说,进行战争必须具备客 观物质力量即军事实力,必须正确处理物力、财力、人力与战争的关系,并且要根据战场情况灵活运用各种军事原则。孙武特别强调要“不战而屈人之兵”,而这一点正是运用战略的最好结 果。《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战略学家思维的结晶,标志着中国古典战略研究进入了一个成熟期。

      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在各朝代的兵书和史书中,几乎都有大量的战略思想和战略运用实践的记载。例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实现了灭吴和称霸诸侯的目的。按照史书的记载,所运 用的就是文种提出的“伐吴七术”,这七术实际上就是对吴战略。在当时的国际斗争中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为战略家们纵横捭阖提供了机会。以“合纵”说游说诸侯的苏秦,对于战略曾有 过这样的见解,“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强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于胸中矣”;“ 臣窃以天下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度诸侯之卒十倍于秦, 六国为一,并力西向而攻秦,秦必破矣”。就战略构想而言,苏秦的分析是高明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苏秦却未能实现自己的构想,秦国实行张仪的“远交近攻”战略,最终把六国各个击破, 实现了并吞战国、海内为一的目标。

      历史中关于战略运用的记载,可说俯拾即是。例如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就是一位著名的战略家。公元207 年,刘备屯兵新野,三顾茅庐,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是为刘备提 出的统一全国的战略对策。该对策分析了全国的战略形势,提出了成霸业、兴汉室的战略目标。设计了先取荆州、益州,再取曹操,最后夺取天下的战略步骤。再比如元末天下大乱、群雄并 起,朱元璋采纳朱升的建议,实行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从而在逐鹿中原的过程中成为最后胜利者。

      与战略一词相比,在中国古代比较流行与今天的战略词义相近的是韬略、权谋、方略、方策和庙算等。

      1.2  西方战略观念的由来

      在西文中“战略”一词的起源是希腊文strategos ,该词的原意是“将军”(general)。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战略观念最早产生于政治经济文化等较为发达的地中海地区,在这一地区曾 发生过一系列重大战争,如希波战争(前500 -449年)、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31- 404年)和两次布匿战争(前264-241年、前218-202年)等。在这些战争中,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军事战略家 。与中国不同,在西方的早期文明中,没有出现像中国古代那样多的军事学著作,记述当时人们的战略实践和战略观念的主要是史学著作。进入中世纪之后,西方文明中才出现了少数的军事 学著作,直至近代,军事学著作才有了系统的和比较大的发展。

      修昔底德(Thucydides 约公元前460-400年)亲身经历了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两个同盟间的竞争、冲突与战争。在公元前424 年,他还曾担任过一年将军的职务,在《伯罗奔尼撒战争 史》中,他特别描述了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国际战略,即这两个强国的对外战略,以及在这两个强国支配下的其他国家的战略。这些战略包括大国追求的帝国战略或优势霸权战略。也包括小 国的结盟战略,包括陆军的战略也包括海军的战略。从修昔底德的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各个城邦国家都有明确的利益概念,它们在思考自己的战略时,都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例如 当雅典人坚持自己的帝国战略时所阐述的是这样的理由,“三个很重要的动机使我们不能放弃安全、荣誉和自己的利益”。

      在对战争的叙述中,修昔底德特别论述了力量和国际关系对国家战略的影响。阐述了一些国家从力量和利益出发对战略目标的选择。例如他描述了雅典科林斯与科西拉之间的战略利害关 系,当科林斯和科西拉之间关系紧张面临战争之际,这两个国家都希望与雅典结盟,科西拉的代表在向雅典人阐述其理由时,讲出了这样的战略构想,希腊有三个大的海军势力雅典、科西拉 和科林斯,如果科林斯控制了我们,你们让我们的海军和它的海军联合在一起,那么你们就不得不与科西拉和伯罗奔尼撒的联合舰队作战,但是如果你们允许我们加入你们的同盟,那么你们 就可以得到我们的船舰和你们自己的船舰并肩作战。经过权衡雅典与科西拉订立了同盟,雅典的战略选择是不能让科西拉的海军落到科林斯的手中,同时希望这两国因互相战争而削弱,这样 如果战争真的爆发,雅典就会比科林斯以及其他国家的海军都强大。在修昔底德的著作中类似的记述是很多的,尽管这些记述没有抽象成为如孙子兵法那样的战略学专论,但它完全可以媲美 中国同时代记述战略实践与战略思想的史书。

      在西方直至公元4 世纪才出现了第一部军事学经典著作,古罗马军事家韦格蒂乌斯(Vegetius 全称Flavius Vegetius Renatus )针对罗马军团制度的腐败撰写了一本罗马的军事制度 (Rei militaris instituta 或Epitoma rei militaris ),提倡恢复古老的制度,恢复军团纪律严明的步兵制度和组织的凝聚力。韦格蒂乌斯强调战争的突然性,主张将帅必须充分了解敌 我双方的一切情况,制定正确的作战方针并适时发动进攻。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韦格蒂乌斯的著作一直是欧洲的军事**,他对于持续的训练严格的纪律预备队的使用、情报的收集、对地形 的利用等方面的强调,使得西方的战争从贵族从事的反复无常的游戏,变成了文艺复兴之后的有效的摧毁性力量。

      到了中世纪晚期伴随着文艺复兴的浪潮,西方的战略思想也复兴了。马基雅维里(Niccolò Machiavelli 1469-1527年)作为一个代表人物,在《君主论》这部著作中,马基雅维里详尽论 述了为君之道,或者说论述了君主的治国战略。马基雅维里认为君主的主要目标,就是获得和保持权力。他所应思考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达到这样的目标,对于君主来说统治国家和 处理对外关系的第一要务,就是军事事务。马基雅维里说,一切国家无论是新的国家、旧的国家或者混合国,其主要的基础乃是良好的法律和良好的军队,君主除了战争军事制度和训练之外 ,不应该有其他的目标、其他的思想,也不应该把其他事情作为自己的专业,因为这是进行统帅的人应有的惟一的专业。对于君主的权力,马基雅维里认为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实力,为了更好 地运用实力,他主张要用谋略,既要像狮子一样会用武力,亦要像狐狸一样会用计谋。为了构想君主治国战略,马基雅维里明确地阐述了君主应怎样对外扩张,怎样在新君主国巩固自己的权 力,怎样衡量自己的力量,以及怎样处理与人民的关系等。显然马基雅维里所阐述的这些战略是高于军事战略的国家战略。

      1.3  现代战略概念的形成

      现代战略概念的形成,是古典战略思想长期发展的结果。如果说在世界范围内古典战略思想的产生,是以中国的孙子兵法为代表,那么现代战略概念的形成,则是以欧洲的拿破仑战争 (Napoleonic Wars 1799-1815年)为标志。在这场战争中所出现的辉煌战例,正是18 世纪下半叶以来欧洲政治军事形势发生变革和军事战略研究得到发展的结果与体现,事实上正是拿破仑 战争成功的军事战略实践为现代战略概念在西方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历史条件。

      在18 世纪的欧洲频仍的大国战争,推动了军事战略研究的发展。从七年战争结束到法国大革命这段时间,兵学方面的著作越来越多伴随着军事学研究的发展欧洲文明与其他文明的战略思 想交流也日益增多,中国的古典军事文献就是在这个时期,首先传入法国的。法国传教士阿米奥(Amyot 1718-1793年)作为第一位翻译中国兵书的西方人,于1772 年出版了《中国军事艺术 》(Art Militaire des Chinois )一书,该书包括《孙子十三篇》、《吴子六篇》、《司马法五篇》和《六韬兵法选二篇》,并且还附有图片和阵图等。在欧洲首先出现法文版的中国兵书 ,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当时法国人对战略学研究的重视,事实上当时的法国已有了较完备的军事教育体制,19 世纪初在征服欧洲的战争中大显身手的拿破仑(Napoleon Bonaparte 1769-1821年 )就曾先后就读于3 所军事院校,历史记载拿破仑在军校曾研读了大量有关战略与战术的书籍,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战略家,与他的教育背景以及当时法国国内战略研究的氛围是分不 开的。

      从欧洲国家体制的发展来说,当时逐步形成的民族国家也构成了推动现代战略概念形成的重要条件。1789 年发生的法国大革命,在欧洲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而随后开始的 拿破仑战争则开创了一个战争的新时代。用福煦(Ferdinand Foch 1851-1929 年)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民族战争的时代,这种战争注定要把国家的所有资源都完全投入到战争中。富勒(J.  F. C. Fuller 1878-1966 年)指出,凭借人民的热情,法国大革命把那个民族的全部力量投入到了战争当中,而拿破仑对别国的压榨,又唤醒了欧洲其他民族的同样的精神,这种新时代的新 战争,需要统帅者有更宏观的视角,有驾驭复杂战争过程和调动国家资源的更大能力,并且需要有更周密的计划和谋略。这种情况使得现代战略概念的产生成为必然,由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战略研究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关注,具有现代意义的战略概念的使用,也日益增多了。

      拿破仑执掌大权之后,发动了征服欧洲的战争。作为一位伟大的战略家,拿破仑所奉行的一整套战略指导原则和作战方法,创造了很多军事史上的奇迹,为现代战略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契 机。1825 年牛津词典(Oxford Dictionary, 1825)首次对现代意义上的战略一词进行界定。显然不是时间上的巧合,正是这场大规模战争的实践,为现代战略理论的诞生提供了直接的经验 和理论研究素材。两位战略理论大师若米尼和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 1780-1831 年)正是在解读拿破仑战争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战略理论。

      若米尼是瑞士人,1838年完成了自己最重要的著作《战争艺术概论》(Précis de l'Art de la Geuerre),从而奠定了自己在战略理论研究领域的地位。若米尼坚信拿破仑的胜利主要来 源于对科学原则的运用,关于战略,若米尼提出了这样一种常被引用的说法,即战略是在地图上进行战争的艺术,它所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的战场。若米尼认为战略的任务就是事先制定计划, 确定行动路线并且使军事手段与所选择的行动区域的地理现实相适合,他所坚持的两个最重要的战略原则,就是以迅速的移动、用优势部队打击敌人的小部队,并且在最具决定性的方向予以 打击。

      克劳塞维茨是普鲁士人,曾亲身参加过普法战争和法俄战争,后担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有丰富的战争经验和长期的军事理论研究的积累,虽然人们在谈论战略思想史时,常常把他与若 米尼相提并论,但他实际上在经典战略理论研究领域的地位更高,由于他有着深厚的哲学教育根底,因此能够把自己的军事知识和战争经验概括为更完整更深刻的理论体系,鉴于他的学术成 就有人甚至把他称为现代战略研究之父,并把他的《战争论》(On War)称为战略的**。

      克劳塞维茨对战略研究的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在明确区分和界定战略(strategy)与战术(tactic)的基础上,对战争艺术所进行的系统理论研究。这样他就把古典的战略思想发展成了现代的 战略理论。克劳塞维茨认为战术是在战斗中运用武装力量,而战略则是为了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以这样一种区分作为理论的基本假定。克劳塞维茨论证了战略的基本概念,他所提 出的战略界定是这样的,战略是为了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因此战略必须为整个军事行动规定一个适应战争目的的目标,也就是拟制战争计划并且必须把达到这一目标的一系列行动 同这个目标联系起,来也就是拟制各个战局的方案和部署其中的战斗。克劳塞维茨对战略问题的研究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他所提出的战略概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随着西方文明与其他文 明的互动而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战略研究产生了影响。

      中国的现代战略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这种文明互动的产物,按照中国兵书通览的介绍,1908年任衣洲翻译了《战略学》。保定军官学堂学生潘毅等组织编译了克劳塞维茨的《大 战学理》(即《战争论》)。这种情况表明,在清朝末年西方的战略学著作已传入中国,尽管这种西学传入中国比中学传入西方要晚得多,且这种西学中用是在中国文明被动挨打的情况下发 生的,但这种互动毕竟构成了中国与西方在战略思想领域的一种交流,正是这种交流为一般的战略概念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1.4  战略的定义

      在当代中文中的战略是与西文如英语中的“strategy”相对应的,这种对应是指内涵的相同或相似,而这种相同或相似的内涵是在经历了对战略概念的共同使用和共同讨论之后才形成的 ,从前述中国战略观念与西方战略观念的演进,以及中西军事学研究的交流来看,大概到了20 世纪战略才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个通用的流行概念。事实上正是在战略概念得到普遍使用的基础 上,战略研究才有了在世界范围的大发展,才最终发展成为一门指导人们调动一切力量与资源,以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艺术与科学。

      战略是指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它依据敌对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照顾战争全局的各方面、各阶段之间的关系,规定军事力量的准备和运用,如武装力量的建设,国防工 程设施、军事装备与军需物资的生产、储备,战争动员、基本作战方向的确定,战区的划分,作战方针和作战指导原则的制定等。战略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

      战略与策略(tactic)的区别:战略是指国际组织、国家、政党、军队、地区、企业等团体规定的一定历史时期内的全局性的方针、任务,策略指为实现战略任务而采取的手段。战略与策 略的关系反映全局和局部、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它们有区别但又一致。策略是战略的一部分,它服从于战略,并为达到战略目标服务,而战略任务又必须通过策略来一步一 步地完成。战略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在达到这一历史时期所规定的主要目标以前基本是不变的。而策略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战略原则许可的范围内,随着形势、力量对比 的而相应地变换。按各种不同大小的范围来说,其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范围内的战略任务,在另一范围内可以是策略任务,反之亦然。但在同一范围内,其区别确定的。

      战略是一种思维形态。人类经过了古代直观的和朴素辩证思维方式、中世纪的神学思维方式、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以及大系统的思维方式,它们都在战略思维上留下痕迹。对于 历史上的许多战略的成功与失败,辉煌与遗憾,人们已经从战争的性质,力量的强弱,统帅的英明与昏庸,指挥的正确与失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而从战略思维的角度探索其中的规律还很不 够。为什么有的战争指导者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能够依据并不十分完备的材料(信息)迅速作出准确判断,定下正确的决心;而有的战争指导者在大量材料(信息)甚至是完全真实的情报面前, 却迷惑不解,或作出错误决断?他们之间战略思维的能力、效率和效果竟如此不同,这其实反映了战略思维存在着质量和速度的千差万别。

      战略思维具有层次性,比如大战略(国家安全战略)思维、军事战略思维、军种(陆、海、空军等)战略思维以及核战略思维等。军事指导的层次越高,对思维方法的深度、广度与艺术化特 别是创造性的要求越高。我们分析研究的国家战略是属于最高层次的战略决策思维的规律,它具有政治性、目标性、传统性、整体性、系统性、超前性、对应性、创造性和确定性等特点。

      战略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融合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思想、战略理论、战略预测、战略规划、战略策划、战略步骤、战略布局、战略机构、战略指挥、战略判断、战略决策、战略 实施、战略信息、战略力量、战略对象、战略梯队、战略同盟、战略协同、战略管理、战略调整、战略时机、战略开发、战略储备、战略供应、战略进攻、战略突击、战略相持、战略撤退、 战略机动、战略物资、战略设施、战略防线、战略措施等各个方面,需要统盘考虑,统筹兼顾。

      在现代,战略已完全超越了军事领域,它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并被引申到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人才等各个领域,正在引起越来越多智者的关注,并被 奉为百事之首。


    www.bang-tian.com

    sanyodenki 山洋 山洋电机 山洋驱动器 基恩士 SMC 费斯托

免责声明:牵牛钢材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电话:0571-87774297。
0571-8777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