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名称:PLA Daily
报刊类型:中央军委机关报
主管单位: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
主办单位:解放军报社
编辑单位:解放军报社
创立时间:1956年1月1日
出版地区:北京市
出版周期:日报
国内刊号:CN81-0001(J)
国际刊号:D1032
邮发代号:1-26
登报级别:国家级报纸登报
刊载形式:软文发表(无声明公告)
简介
《解放军报》是解放军报社出版的中央军委机关报,创刊于1956年1月1日。1999年10月1日起,《解放军报》网络版进入国际互联网,2004年10月1日正式定名为“中国军网”。
、分别于1996年和2006年视察军报,给军报全体以巨大鼓励和鼓舞,当前,军报全体同志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高举旗帜、听从指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贴近官兵,锐意进取、创新发展,宣传领域不断拓展,办报质量不断提高,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军报的读者对象是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的民兵、战线、党政机关、大中院校、图书资料室、以及所有关心国防建设的人们。
2018年03月,获得第三届全国“百强报纸”。
职能
军报在、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下,在总的直接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创新成果,宣传革命化、现代化、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充分反映了广大官兵献身国防、建功立业的精神风貌,热情讴歌新时期建设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形成了自己的宣传特色和优势,在加强国防和建设,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强有力的舆论引导作用。
发行
《解放军报》为日报。每周一至周五出对开12个版,周六、日为8个版。每日、四、五、八版为彩版。版要闻、第二版专题新闻、第三版国内新闻、第四版国际新闻、第五版部队新闻、第十一版长征副刊、第十二版科技;第六、七、八、九、十版含多个版面内容。
《解放军报 》扩版后,宣传内容更加充实,版面更具特色,除了保留深受读者喜爱的专版外,又开辟了一批新的专版和专栏。这些新的专版、专栏,散发着浓郁的军营气息,展示着军人的阳刚之美,传递着最新的理论知识。《解放军报》在及时反映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还面向世界,及时报道国际动态。《解放军报》的读者对象是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和民兵、战线、党政机关、大中院校师生、图书馆、资料室、转业退伍军人,以及所有关心中国国防建设的人们。 《解放军报》除在北京印刷外,还在哈尔滨、沈阳、济南、武汉、长沙、南京、广州、深圳、海口、南宁、杭州、福州、昆明、成都、拉萨、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郑州、太原和喀什设有分印点。解放军报拥有先进的卫星传版系统,每天凌晨向各个分印点卫星传版,上述城市及周边地区和北京一样可以看到当天的《解放军报》。2007年起在全国出版彩报。
历史
1978年5月11日, 《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矛头直指禁锢人们思想的“两个凡是”谬说,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在这场斗争中,《解放军报》旗帜鲜明,同《人民日报》一起立即转载了这篇文章。
这个问题放在现在,就像“糖是甜的、盐是咸的”一样是非分明。可在当时,由于受极左思潮影响,人们思想上还存在禁区,许多问题不敢碰。这就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也是讨论真理标准问题的思想起点。
解放军报社时任社长华楠同志,是一位走过战火硝烟、又在“”中饱受迫害而意志坚定的老同志。2013年,86岁高龄的华楠同志出版随笔集《征途感录》。书中披露,军报转载《光明日报》的文章后,罗瑞卿同志曾对他说:“这篇文章很好,意义重大,《解放军报》要认真学习和宣传,要坚持这个方向,这是一场很重大的斗争。”同年6月2日,同志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进一步批评“两个凡是”,肯定和支持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罗瑞卿当即要求华楠根据讲话精神在军报上编发文章。恰好,中央党校有人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的文章,是专门针对当时阻挠真理标准讨论的一股逆流而写的,军报有关同志便将稿子取来送给罗瑞卿。罗瑞卿看后很高兴,要求军报精心修改,做到立论更稳,无懈可击。6月24日,军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刊发这篇文章,在军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第二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同时转载,还发了通稿。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军报发表的有关真理标准讨论的消息、文章、评论达100多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连续发表了6篇特约评论员文章和80多篇相关报道,引导全兵进一步端正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可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面对复杂的政治形势和尖锐的思想交锋,军报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政治形势比较平稳,但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种问题使思想理论界并不平静。在各种观念的相互碰撞、相互激荡中,作为党的主要宣传阵地的党报军报,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显得格外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军报新班子创立了一项重要制度,即:党委议报会制度。议报会通常每季度举行一次,由全体党委成员和各部室主任参加,内容主要是对照一个时期和中央军委的工作重点,检查报纸宣传的薄弱环节,集思广益研究改进措施。实践证明,这项制度对于保证军报在纷纭复杂的舆论环境中把握正确导向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和中央军委同志的充分肯定。1996年1月2日,同志视察解放军报社时特别指出:“军报是一张政治性很强的报纸,受到国内外各方面的关注。军报的同志,必须讲政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具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改革开放之初,无论是积极投身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还是派出大量记者奔赴南部边疆采写战地报道,军报已经在自觉运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新闻改革了。1980年,军报举办了两期新闻改革研究班,产生了一批重要成果,为后来的新闻改革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1987年1月1日,军报又迈出改革的重要一步:由内部订阅到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两年后,军报与尚在创业阶段的北大方正合作,在首都报界率先实现了由铅字印刷到激光照排的变革。没多久,报社的京外印点陆续采用卫星传版。那几年,这类“告别铅与火,实现光与电”的变化,让许多老报人深切感受到现代科技的神奇和随之而来的“本领恐慌”。
为了满足部队官兵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经中央军委批准,1995年《解放军报》由原来每天4个版扩为8个版,大大丰富了报道内容。后来在市场上成功立足的《中国国防报·特刊》和《环球》杂志,以及大胆登陆互联网的《解放军报》网络版,则是在2000年前后创办的。它们的陆续问世,使军报基本形成了报纸、杂志、网络、出版社俱全的现代传播新格局。
俗话说,危难之际见立场,寻常之日重坚守。30年间,军报除了在1978年和1989年经受住两次重大事件的考验外,更多时候处于平稳发展中。然而,正是这种“平稳”,彰显出军报同志坚守党的舆论阵地的阵地意识以及努力拓展这一阵地的改革精神。
以人为本 讲求实效进入新世纪,都市报的异军突起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传统报业带来严峻挑战。此时,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更多地表现为自觉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否则,主流媒体不要说主导舆论,就连生存都变得困难,随时可能因话语权旁落而被边缘化。
《解放军报》又一次面临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关口。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我们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启动了新一轮改革。个迎接挑战的就是网络。时任社长张世刚和总编辑王梦云挂帅,将军报网络版升级改造为“中国军网”,使之成为我军在互联网上运行的新闻门户网站,并为日后创建网站提供了条件。
2006年初,《解放军报》迎来创刊50周年华诞。1月3日,中央、国家主席、中央亲临军报视察。面对喜气洋洋的几代军报人,指出: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全军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高举旗帜、听从指挥,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面向基层、贴近官兵,要锐意进取、创新发展。
受此鼓舞,已经接任社长的王梦云积极推动军报改版。着眼于提高竞争力、扩大影响力,这次改版,主要通过整合新闻资源,调整版面结构,力求实现贯彻军委指示精神与满足官兵多样需求的统一,真正按照新闻规律、运用新闻形式,生动准确地反映并指导部队中心工作。与此同时,利用纪念《解放军画报》创刊55周年之机,将其由月刊改为半月刊,扩展内容,缩短周期,其“军委喉舌,新闻画刊”的特色更加鲜明,受到读者普遍欢迎。面向市场的《中国国防报·特刊》则由大改小,变为4开24版的 “厚报”,发行量止跌回升,市场前景看好。中国军网也通过再次改版面貌一新,初步实现了报网互动,日点击率突破1000万次,峰值达到1620万次。
改版带来的变化,是人的观念的变化。编辑部确立了以人为本、读者为本的思想,确立了基于效果、看重效果的理念。广大编辑记者以“三贴近”为基本遵循,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体察官兵的真情实感,反映官兵的需求意愿。体现在新闻视角和文风转变上,就是报道更加人性化,以平等交流取代生硬说教,用官兵语言讲述官兵故事,成为大家的共同追求。军报的内容,不变的仍然是国家利益为重、正面宣传为主、讴歌英雄为要、启智育人为本;变化的是知识含量更大了,军旅气息更浓了,距离官兵更近了,总之是更好看、更有用了。
解放军报社坐落在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院落规整幽深,绿树成荫,闹中取静。30年间,几代人在这里为党的新闻事业付出青春,费尽心血,有的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有的青丝变白发,朝阳成晚霞。然而,更有一批又一批英姿勃发的高学历青年源源不断地走进这个大院,为军报带来活力,注入生机,推动军报与改革开放共命运,不断发展,不断前行。